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11709|回复: 0

[帮办·社区] 帮办周刊100期 在我们一百期的历程里,这些民生点滴,都是我们心之所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31 11: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年人养老:宁波越来越给力】

  近年来,宁波的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截至目前,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占户籍总人口近20%。老龄化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从创刊伊始,养老一直是“帮办周刊”关注的焦点。

  2012年5月,我们推出了“关注老人系列报道”,将目光投向了具有普遍性的4个老年群体:空巢、失能、外来以及困居高楼的老人。

  在这些老人身上,我们捕捉到了老人们的共同需要:照护、慰藉、便利、扶持;直视了目前面临的许多实际难题,如养老缺少产业支撑、社会支持体系不足、异地养老成本高昂等。

  同年10月,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射于当下宁波“居家养老”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层面:发展瓶颈、特殊群体、激励机制,试图予以梳理,期待引起全社会关注。

  养老是个系统工程,有些障碍来自于制度层面,有些则来自于意识层面。在推进制度逐渐完善的同时,意识上的提高也不可或缺。

  2013年4月,帮办记者采写了《假如有一天,我们的父母成了孩子》,从失智老人这一群体入手,直言疾病识别率低和“羞耻感”成为延缓失智进程上最大的“拦路虎”,小切口引出大问题,触动人心的同时也引起了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同年10月,我市启动了失智老人关爱项目,打算利用5年时间,探索具有宁波特色的失智老人关爱工作模式。

  2013年,最引人瞩目的养老话题莫过于“常回家看看”入法。“帮办周刊”独辟蹊径,从“除了法律约束,给老人更多关爱我们还能做些什么”的角度入手,在当年重阳节前后,陆续刊发了《甬上养老院探访记》、《老年人最头疼的问题听听法律专家如何讲》等稿件。

  这组报道不仅关注了困扰老年人的房子、婚姻、遗嘱等细节问题,更发出了“亲情回归”的呼唤。

  100期以来,“帮办周刊”始终直面我市在缓解养老压力方面遇到的瓶颈,报道成绩的同时不回避问题。

  报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肯定,有读者来信称这是“既有温度,也有力度”的报道,相关职能部门对老年人的关爱也愈加给力。

  截至2013年底,全市21家新(扩)建养老机构已经全部竣工,新增机构养老床位3197张,新开工建设100张床位以上养老机构12家。居家养老服务也已经在全市城乡社区(行政村)全面推开,服务覆盖约60万城乡居家老人。

  (董小芳)

  【家庭医生:全面关注期待更好】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提到: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

  这项改革让我们对未来可以享受像家庭医生一样的保健、诊疗充满期待。宁波的家庭医生制运行如何,2013年12月,帮办记者专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采访。

  采访中,我们看到了已初显成效的“宁波做法”:

  2011年11月,“家庭医生”率先在宁波的11个县(市)区的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试点。

  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共有1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了家庭医生制服务,16.6万户家庭,45万名居民有了自己的保健医生。

  宁波力争到2015年,基本实现每个社区家家户户都拥有家庭医生。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个中瓶颈:僧多粥少、激励不足。

  用什么服务来吸引市民信任家庭医生?又用什么待遇来吸引医生主动为市民的健康“把门”?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次次与社区医生、小区居民、相关部门、有关专家恳谈,推出了《家庭医生拿什么打动病人心》、《家庭医生的一天》、《家庭医生“签而不约”为哪般》、《迎来“家庭医生”时代尚需努力》等深度报道,指出“当下家庭医生缺乏吸引力,除了患者就医理念需要更新外,还受限于‘社区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家庭医生只能开基本药物目录里的药,无法发挥能力;向医院转诊,往往仅限于有合作关系的科室,且这种合作,也并非是硬性规定’等现实原因”。

  2014年1月,在市卫生局召开的卫生工作会议上,传来了一系列好消息:

  与社区医生签约后,一些需要长期服用某种固定药物的患者,到家庭医生那里配药将不受限制,一次性可以将一个疗程的药物都配足,省得来回跑。

  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家庭医生接诊后,觉得需要到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时,可以帮助患者提前预约相应专家,减少排队等候时间。

  通过家庭医生转诊到上级医院的患者,在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上,将大于直接去大医院就诊的患者。目前,这个报销具体优惠幅度还在协商之中,今年将会有明确结果。

  (王佳)

  【老小区物管:有了更好突破】

  近些年,针对老小区,我市积极探索推行了准物业管理、平安小区管理等几个补充模式,但这些模式主要侧重于保洁与保安。如何能有进一步地突破,2013年,我们在海曙的一个老小区进行了深度挖掘。

  和很多老小区一样,新芝社区一直有两个“老大难”:一是辖区内总共3000户人家,三分之二处于无物业管理的状态,电路损坏、管道堵塞、“破烂王”长驱直入等问题一直是居民投诉的热点;二是辖区内都是老小区,老年人口众多,不少孤寡、独居老人生活上缺少照料,甚至连换洗床单、被套都成了头疼的事儿。

  2013年4月,新芝社区建立了自治物业和爱心洗涤房,分别由两位专职委员负责,在此基础上再聘请一些爱心专业人士、义工参与,问题得到解决,不仅管道堵塞、电线老化、房屋漏水等有人管,自治物业还新建了两个门岗,封了三个出口,小区内的治安案件也大幅下降。

  业主与物业之间,似乎总有许多难以解开的“小疙瘩”。对此,在关注老小区物管的同时,我们还重点关注了物居矛盾。

  为深入了解宁波的物业现状,我们曾花费半个月的时间捋清了宁波4大主要物管模式,采写了《宁波小区物业现状调查》,在此基础上,开始寻找物管矛盾的焦点所在。

  我们从法院审理的相关案件入手,经过大量实地采访,连续推出深度报道《破解物管困局路在何方》、《物居疙瘩如何解,四条建议细思量》,从物业现状到矛盾焦点,再到“收费贵不贵”等敏感问题的解答,揭开物居现状的迷雾。

  随后两年中,就具体的物业管理问题,我们还做了多次连续报道,《物业欲撂担子之后》、《物业退管引发的思考》、《脱管老小区迎来新物业》、《北仑区试点老小区深度整治》、《帮您理清关于物业维修资金这些事》等,力图通过舆论引导,建立起健康的物居关系。(王佳)

  【破解用工荒:“机器换人”进行时】

  2012年春节刚过,用工荒席卷长三角,民营企业扎堆的宁波同样备受困扰。如何应对用工荒一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透视这一劳动力难题,找出破解之道,引导社会关注、研究用工荒背后蕴藏的机遇,“帮办周刊”审时度势,推出了一组“用工荒何时不再慌”的系列报道。

  为了掌握一手准确信息,帮办记者一次次跑企业、相关部门、人才市场,通过采访企业主、新一代农民工和有关专家,发现宁波的用工荒有其自身特点:主要集中在机械加工行业,缺的是金属加工工人,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报道观点。

  经过酝酿,帮办周刊先后刊发《用工市场博弈背后的困惑》、《各方支招招人求职如何共蠃》、《何以解困惟有革新》三篇深度报道,聚焦现象,分析问题,探寻出路,指出“走出‘用工荒’困局也许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对企业进行革新升级,用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去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以高报酬、高待遇、良好环境和先进技术,去吸引广大新生代农民工加入其生产行列”。

  报道发出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事实证明,这组报道不仅针对性强,也富有预见性。

  2013年,我市大力推进企业“机器换人”,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生产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转变,有效缓解长期困扰企业的用工荒难题,在广博集团,由广博研发团队自行研制的全自动文件夹制造机,理论日产能超过了30个熟练工人。

  在宁波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机器换人后,包装线人均效率提升近8倍。

  如今,这样的案例在宁波已不再鲜见。昔日流水线上忙碌的工人,正在被先进的生产线、专业的生产控制软件所取代。

  据了解,2013年我市62个“机器换人”技改项目总投资逾15亿元。

  机器换人省人工,已在宁波很多企业中成为共识。前几年春节后常见的“用工荒”,今年有望大大缓解。(易鹤)

  【社区减负:我们一路见证】

  2012年年初,记者在走访江北一老小区时,社工向记者抱怨一户居民家中失火,到银行兑换烧损的钱币时,却被告知要到社区去盖章证明“非人为损坏”。

  社区公章难道成了“万能章”?随后,记者走访甬上多个小区,发现公章“超负荷”的现象已然成风。有位社工向记者出示了社区公章使用记录,林林总总几十项。

  2012年5月,《社区公章“左右为难”为哪般》一文见报,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推动了公章减负的“步伐”。

  一个多月后,我市公章减负方案出台。帮办记者第一时间追踪报道《社区“万能章”开始“大瘦身”》,对具体清理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同年8月,“帮办周刊”再发追踪报道《社区公章“瘦身”之后章如何盖》,依据相关政策明确被清理的项目应如何解决,确保居民办事得到落实。

  挖开了“社区减负”的一角,帮办记者并未就此止步。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盖章多,考核台账多、创建活动多等一系列问题仍让社区不堪重负。

  《社区遭遇成长烦恼》直言社区面临留人难、工作任务重、工作时间长、活动经费少等几大问题。

  《怎样让社工更好为居民服务海曙试水“社区减负”》是记者在走访社区时发现海曙区正在尝试的减负动作。海曙区通过调研,发现社区要承接的工作一共有133项。为了切实改变这种状况,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了社区工作准入制,力争从源头上解决社区职能归位和社工角色归位问题。

  《社区减负三大构想》提出可以从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机制、建立社区评议部门工作制度、培育专业性社会组织等方面,探索社区减负。

  2013年,是宁波社区减负大步前进的一年。

  2013年4月,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对延伸到社区的行政事务,全面实行准入报批;同年,创新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建立“一居一委一中心”;当年9月,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社区工作台账电子化;首次建立了社区评议部门工作制度;12月,又通过了对社区创建项目清理的决议。

  “帮办周刊”深入社区,一路追踪报道,相继刊发了《且看甬上一老小区如何旧貌换新颜》、《从“60”到“1”的变革》、《宁波社区减负打出“组合拳”》,通过报道成效,以及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进社区减负的步伐。

  (董小芳)

  本版摄影王佳董小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