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7539|回复: 0

[帮办·热点] 家庭教育 讲用心也讲智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7 15: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评语

  孩子上学后,家长会时不时听到老师对自家孩子表现的评价。有些家长听到好的评价,就乐于接受;反之,则难以接受,个别家长甚至一味责骂孩子。殊不知,这不仅会影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良好对接,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那么,该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评价?

  宁波惠贞书院政教处副主任董琪芬给出4个字:积极解读。

  “儿子班主任对孩子的评价一直很正面,也很积极。但有段时间,儿子上课听讲不怎么认真,作业也有些拖拉,班主任把情况反映给我,因之前听到的都是孩子的正面评价,乍听之下,我心里也不好过,但是安静想了一下,我并没有将老师的原话告诉儿子。”董琪芬说,那天她回到家里,告诉儿子的是“老师很关注你,说你在校表现不错,要是上课能再专心一点,相信学习成绩会更好。”

  第二天,董琪芬再次碰见儿子的老师。老师很惊讶,“你昨天怎么跟他说的?今天很认真,也很积极,看见我叫得更亲了。”

  “其实,这就是一个积极解读的过程。老师的批评也是满怀期望的一种表现,有期望才会有批评,归根结底是希望孩子好的。如果将批评的原话转给孩子,有可能会打击到他的自信心,也会在他心中增加与老师的隔阂,反而不利于以后的学习。”董琪芬说,积极解读老师的批评,不仅有利于与孩子的沟通,促进孩子改进,也利于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如何与孩子沟通

  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我在家里说不通的事情,老师一讲,他就听了呢?

  “除了说是因为环境因素,比如他知道在家里是以他为中心的,但是在学校却不是他说了算等因素外,最重要的是沟通的方式。”宁波二中数学老师蒋胜说,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唠叨说教式的;一是循循善诱式的。唠叨说教式的,比如每次吃饭都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考完试后总是唠叨“平时不好好学习,太粗心”等话语,这样的话听多了,孩子难免会产生厌烦情绪。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没考好,心情就会不好,就很容易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个别家长甚至不顾场合,伤及孩子的自尊与自信。老师碰到这样的问题,往往能较好地顾及说话的语气和场合,并帮助孩子寻找原因,相比较之下,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因此家长一定要学会循循善诱。有时候碰到事情,不一定立马就责问,只是简单地询问在学校怎么样。时间长了,孩子遇到一些困惑或不如意的事情,自然会愿意对家长讲。在遇到选择性问题时,也更愿意倾听家长的建议。”蒋胜说,良好有效的沟通,也利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如果出现一些不好的苗头,可及时干预。

  如何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

  如今,各种各样的兴趣特长培训班遍地开花。不少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总是不遗余力地为他们选择各式各样的兴趣班。但事实上,很多所谓的兴趣,更大程度上是家长的爱好和期望。

  如何真正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义务教育部学生处副处长、语文老师田志宏认为:应该让孩子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儿。

  “我女儿学习过琵琶、钢琴、芭蕾、书法、排球等很多东西,每一次,我都让她自己选择和做决定,她愿意学,我就支持她。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这样子什么都学不精,但是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又不是培养世界顶级的音乐家、舞蹈家,只要孩子有兴趣,拓宽她的知识面、陶冶孩子的性情、丰富她的生活总是好事。而且是孩子自己选择的,才更有动力和兴趣去学。”田志宏说,个别家长会为孩子选择一些他们觉得“很有用”的兴趣班,觉得如果遵从孩子的意愿学习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且不说芝麻和西瓜孩子更喜欢哪一个,单就如何来判定哪个是芝麻,哪个是西瓜,我们尚不得知,毕竟每个孩子的内心喜好和需求是有差异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让不让孩子带手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让不让孩子带手机成了不少家长纠结的问题。

  “带手机吧,担心他总是玩游戏,现在的各种社交网软件也有很大风险;不让他带手机吧,他又说万一有急事,联系家里不方便,而且用手机的人太多,想阻止也难。”记者在宁波二中门口碰到的这位家长,说出了不少家长的心声。

  据了解,目前甬上多数义务教育段的学校并没有严格限制学生不准带手机。但提起手机,老师们一致认为至少要“有限制的使用”:“家长最重要的任务,是给孩子创造一个纯净的学习环境。容易产生干扰的事务,要谨慎对待。”

  “有些家长觉得给孩子配个通讯工具是为了方便;也有些是家里的旧手机,放着也是放着,就给孩子用了。殊不知,这会导致自觉性差的孩子玩手机上瘾,长此以往,肯定会影响学习。”宁波二中数学老师蒋胜说,不少孩子打着“联系父母方便”的旗号,但相信不少家长都深有体会,现在的孩子带手机,更多的是玩游戏、上网、发短信。很少是用来跟父母联系的,这与最初配置手机的初衷相去甚远。

  “学校的规章制度里不仅说不能随意使用手机,也有人性化的考虑,孩子有急事可以找老师借手机打电话,即便是不认识的老师也可以。”
  (董小芳 王 佳 许 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