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9657|回复: 0

[帮办·社区] 老年节话养老(一) 居家养老:路漫漫其修远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4 00: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 者 董小芳

  重阳将至,养老再次成为甬上市民热议的话题。

  据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宁波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107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8.61%。其中,80岁以上高龄人口接近16万。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市两成以上户籍人口是老人。

  老有所养,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市采取了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发放高龄津贴、安装“一键通”电话、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等多种方式缓解养老压力,成绩斐然。

  但是,记者在走访中普遍听到的依旧是:养老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作为大多数老年人首选的居家养老,压力愈加沉重。

  所谓居家养老,目的在于建立起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模式。

  然而,家庭的压力、专业人员的短缺、资金不足等诸多因素,使甬上居家养老依旧长路漫漫,任重而道远。


  现 象

  81岁的赵阿姨总觉得生活过于“冷清”: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视,没人聊天,散步也只是在屋里转上几圈。

  退休前,赵阿姨是名医生。早些年,在她身体还硬朗的时候,一直义务为社区内的老人上门服务,量量血压、做做健康指导。这一坚持,就是10余年。

  去年,赵阿姨因为心脏不好,只能在家休息。儿女住得远,虽有孝心,但繁忙的工作使得他们不能天天陪在母亲身边。

  在社区的帮助下,赵阿姨申请了家政服务,每天有人上门为她打扫卫生。但赵阿姨依旧孤单忧虑。“虽说社区内的养老义工会定期上门陪我聊天,但是人家也忙,一个月能来几次已经很不错了。我一个人在家,只能自言自语。如今身体也不好,都不敢想,万一哪天发病怎么办?”

  如赵阿姨一样的老人,正是居家养老中的大多数。他们有子女、有退休金,不在政府包揽的“三无”之列。

  “我们这也叫‘生活在夹缝中’。”刚过古稀之年的姚师傅感慨,“往上靠不着,往下不搭边。养老院住不进,政府很多优惠政策也普及不到我们,只能这样呆在家里。”

  姚师傅说,比起自己身体上的毛病,间歇性精神不正常的老伴让他觉得压力更大。“好的时候挺好,一旦犯了糊涂,妄想有人要加害她,把家人当成‘敌人’。严重时把家中的煤气阀门打开,置全家于险地。”

  姚师傅心疼老伴,毕竟只是偶尔发病,不舍得送去精神病院。子女们忙,不能常住身边,平日里就是二老相依为命。“特别累的时候,总希望有人搭把手,哪怕帮忙买菜、买药都行。要是能照护一下我俩的身体,缓解一下老伴的情绪,那是最好。可谁能这样天天帮你?”

  同样面临家庭养老压力的,还有不少半失能老人家庭。虽然不少人有政府购买服务的帮助,但是那份孤独、平日里生活上的不便、生活照料给家庭带来的压力、突然发病时的担心等都是摆在居家养老面前的“坎儿”。

  困 境

  作为一种基础的、主体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缘何步履维艰?

  业内人士指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因素就是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越来越多。5年前,也就是截至2006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84.08万,如今约107万。

  “以我们社区为例,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1700余人,约占22%,而5年前这个比例仅为12%。”海曙一老小区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加,直接导致居家养老压力的增大。

  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已经从简单的家政照料、文体活动等低层次服务转变为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信息咨询等多层次新型服务。

  “如果说以前老年人大多还处在一个被动位置,靠把他们拉出来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丰富晚年生活,现在则完全不同。老年人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对精神生活、医疗健康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江北区一位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且不说其他,单就老年人到社区申请组织活动一项来说,平均每周就有2—3个。

  第三,与老年人增多、老年服务需求增加相对的,是专业服务人员的缺乏。

  老年人增多,无形中伴随着老年痴呆、抑郁、失能、半失能老人群体的增加。江东区民政局曾做过一项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医疗保健已成为宁波居家老人最关注的服务项目,市场需求很大。

  “现在居家养老绝大多数服务,都是靠社区内的养老义工来承担。首先他们都是义务服务,做到定期上门服务就很不错了,不能强行要求一周去几次,或者每天都去;再者,生病老人的护理,精神情绪的疏导,没有专业技能的义工也很难做到。”一位社工无奈地对记者说,自己社区内有一个因为受刺激有些精神失常的老人,义工每次上门,都被骂出来,“如果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能经常上门开导,应该会好很多。”

  第四是保障机制的缺乏。

  “目前居家养老主要是靠‘以老养老’,也就是说社区内年纪轻的老人帮助年纪大的老人,但是这样也存在不小的风险。”江东区一位社工告诉记者,虽然老年义工热情高涨,但是让他们整天上下楼去陪着聊天、帮忙买菜,万一不小心出了什么事儿,谁来负责?他们的身心健康谁来保障?

  “不仅如此,各项活动的开展、对优秀义工的奖励,哪一项都需要钱。但是社区哪有这些经费!”一位社区负责人感慨,“没有这些保障,居家养老如何更好地开展起来?”

  呼 吁

  老有所养,是每个人的心愿。推进居家养老,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日前,宁波市已经将居家养老服务列入家庭服务业体系建设范畴,力争“十二五”期间,初步建立结构完整、功能完备的居家养老体系。这样的好事,值得期待。

  这一体系中,应有良好的保障机制,也应有专业的服务培训机制。“有了资金保障,有专业义工提供服务,居家养老才有可持续性。”一位业内人士坦言,政府应加大对居家养老的扶持力度,真正从制度上进行规范和引导,构建起良好的运作机制,如此才能长足发展。

  同时,志愿者队伍建设也应有所反思,除了做到专业,还应该持续。

  “不时会有一些在校大学生联系说想与老人结对,做些志愿活动,我们通常都会拒绝。为什么?我们不否认学生的爱心,但由于学习、考试、放假等诸多因素,他们往往难以坚持,去了几次就不了了之,这对老人期盼温情的心反而是一种伤害。”一位社区负责人说。

  当然,子女毫无疑问是居家养老照护的基础,照顾老人是为人子女不可推卸的责任。有研究表明,在家庭照顾的背景下,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日常互动和支持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有较明显的正面影响。

  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帮办记者再次呼吁:有事没事,常回家看看。


    链接

  居家养老香港这样做

  香港政府提倡“老有所养、持续照顾、老有所为”的养老理念,鼓励老人留在他们所熟悉的社区环境安享晚年,在推动居家养老上做足了功夫。

  首先是税收上的鼓励政策。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供养父母,是子女的一种义务,好像与政府扯不上什么关系。在香港,供养父母子女、甚至与父母同住,都能在税单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甚至还会有“结余”。

  曾经有一则报道说“香港某单身人士的税单,2010年年薪17.826万港元,应缴税款2918港元,免税2189港元,实缴729港元。”香港税务局对此解释很简单,香港税制设有多项很高的免税额,以至很多人无须缴纳薪俸税,其中就包含了涉及居家养老的免税政策。

  拿这位年轻人来说,其交税扣除薪俸税基本免税额之外,其余的免税全部来自于父母:供养父母二人且年龄均在55岁以上,获供养父母免税额各1.5万港元,合计3万港元;全年与父母同住,获额外供养父母免税额合计3万港元。

  同时,香港社会福利署对居家养老模式相当重视。现在香港的社区照顾,从老人活动中心、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的建设,到家务助理服务,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队伍的建设;从申请人经专业社工小组的初步评估到养老服务统一评估及服务安排,都非常完善发达,极大方便了老年人的居家养老。

  另外,改善服务体系,以综合照顾模式,让年老体弱多病者在家及社区接受护理及照顾服务,并为护理者提供培训支援。养老服务统一评估机制是由认可评估员采用国际认可的评估工具,评估老年人在护理方面的需要,并编配合理的长期护理计划。

  此外,政府和社区充分发挥义工的作用,特别是受过培训的义工,安排他们在安老服务中心担当重要角色,编织邻里互助网络,形成邻里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融洽氛围,延伸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

  (董小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