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6469|回复: 0

110817成才有路八方助 贫困生上大学途径多多(赶紧告诉他们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7 13: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学期即将开始,广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新生及其家长非常关注各方的资助政策,社会各界也十分关心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读书问题。
  记者获悉,从本周一开始,教育部开通了24小时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热线,设立绿色通道,力保贫困大学新生顺利入学。
  另外,记者也了解到,每年我市教育、民政、工会、慈善、残联、协会组织等部门资助贫困大学新生的助学金有上千万元,资助学生3000人左右,每人的助学金额从3000元到8000元不等。
  尽管如此,这些助学政策对今年陆续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贫困生来说仍显得很陌生。连日来,本报帮办热线接连接到求助电话,询问助学政策……为此,帮办记者前往有关部门,对国家、社会以及高校的助学政策、助学渠道进行了全面了解和梳理。
  易 鹤 孙碧青 史巧慧 周 苗 文/摄

  力保入学无忧
  国家力度空前
  据了解,目前国家及高校大致有三级资助体系,保障贫困大学新生入学。
  一是国家奖(助)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3种,都是不需要学生偿还的。其中国家助学金分为两档,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每年资助3000元,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每年1500元。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如果在学校里品学兼优,还可获得每年5000元的国家励志奖学金或每年8000元的国家奖学金(两者不能兼得)。
  二是国家助学贷款。按政策规定,每个学生每学年最多能贷到6000元。这部分贷款虽然需要偿还,但学生在校期间可以不用偿还贷款利息,而由国家财政补贴,当学生毕业后才开始计算贷款利息。学生毕业1到2年后开始还贷,6年内还清。
  三是各大学内部设立的奖(助)学金。按规定,各学校必须按在校学生人均不少于400元的标准从学校事业收入中提取部分资金作为专项助学金,用于对贫困学生的临时困难补助及勤工助学等。
  社会越来越关注贫困大学新生,许多部门、许多人都在尝试通过各种渠道解决这个问题,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
  除了国家、高校助学政策,记者还了解到,宁波家庭贫困的大学新生还向市教育、民政、工会、慈善、残联、协会组织等部门申请入学资助。
  此外,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如果在开学前实在凑不齐学费,不要着急,首先可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按时报到。入校后,学校对其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核实,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这部分学生在大学可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学费、住宿费等问题;生活费问题则可以通过国家助学金、勤工俭学等途径加以解决。
  一个都不落下
  宁波众志成城
  我市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建立一个城乡一体、覆盖全体学生的以“帮、奖、贷、减、免、勤”为特色的多元化帮困助学体系,涉及教育、民政、工会、慈善、残联、协会组织等10多个部门和机构。
  以大学新生为例,教育部门设立了市人民教育基金会,刚被录取的贫困大学新生可通过原来就读的高中段学校提出申请,名额是各学校考上国家全日制高等院校学生的1.2%。据市人民教育基金会办公室介绍,每年的资助名额近60个,每人资助额度为8000元。大学新生可通过学校申请。
  慈善部门每年开展大学新生慈善助学金,主要对象是政府政策扶助以外,上大学有困难的贫困家庭子女。每位本科新生一次性资助5000元,大专新生4000元。
  另外还开展“彩虹助学”活动,由企业和爱心人士认助150名大学生,助学对象孤儿(包括一方死亡、另一方杳无音讯);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另一方没有固定经济的收入;父母双残(要有残疾证);因天灾人祸或意外事故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低年级本专科学生。资助4年,每人每年3000元。市慈善总会助学咨询电话87251999。
  市总工会每年开展金秋助学,其中又分为“文意助学”和“大学生助学”两个项目。“文意助学”新生的申报条件为2011年考上第二批及以上国家全日制高等院校的市总工会建档困难职工家庭子女,每学年5000元,4年共20000元。
  “大学生助学”的申报条件为考入大专及以上国家全日制高等院校的市总工会建档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包括新生和老生,今年考上大学的新生3000元,老生2000元;符合救助条件的学生,以家庭为单位只资助一次,不重复资助。今年工会助学人数将不少于2000名,投入助学金约为300万元。“文意助学”和“大学生助学”均应由本人向单位所在工会申报。
  市“福彩助学”面向成绩优秀而家境贫困的大学新生,需有宁波大市户口的户籍证明或户口簿;家庭特困,主要是受灾致贫、因病致贫和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重点为低保户家庭;资助标准为每人一次性5000元。今年资助名额为25人。福彩助学咨询电话:27663706。
  此外,我市经济欠发达乡镇(片)的低收入农户子女如果通过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并被录取到全日制普通高校就读的,专科生每学年有一次性补助3500元,本科生每学年有一次性补助5000元。
  还有,市民政局开展的“365关爱行动”,给予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新生2000元补助;市残联对于贫困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子女给予2000至5000元的补助。

  过来人语
  艰辛着 拼搏着 快乐着
  学生:小晴 大一学生
  解困之路:下半年即将迈入大二门槛的小琴,是宁波工程学院一名普通学生。
  一年前,她接到大学通知书时,全家都很兴奋,但她父母都是农民,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因为家境不好,她妹妹已经出去打工了,弟弟还在读书,她的大部分学费、生活费是妹妹挣的。
  小晴用得比较省,经常吃那种1元两个的馒头,去食堂的话,一餐才5元;她买的衣服、鞋子,价格一般不超过四十元。
  进入大学不久,小晴走上了勤工俭学之路。刚刚开始是学校的勤工俭学,一个月100元左右,第一个学期她打扫教室,一般是中午休息时间去的,比较辛苦。
  后来对学校周边的情况有所了解后,小晴开始找兼职了。她先是在一家美食城找了份送外卖的兼职。后来她又去了图书馆勤工俭学,就是收拾整理图书。
  此外,她还在一家饰品店兼职,卖掉饰品就会有提成。
  这样算下来,她的生活费已经基本自理了。
  学生:小童 大三学生
  解困之路:父亲在小童初二时便患病去世,妈妈是临时工。
  2008年,小童考取了南京一所重点大学。但学费让这个单亲贫困家庭实在有点吃不消。
  在江北慈善总会的资助下,小童顺利到了学校,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小童说,学校里的助学机会挺多的,老师也会主动询问。但她放弃了这样的机会,她说,有些人比她更需要。
  小童的生活很节俭。早餐吃切片面包,午饭5元,晚饭4元,没有新衣服,没有化妆品。“每个月500元,肯定够花了。”
  通过拼搏,她拿到了8000元的国家奖学金,除了4000元学费,她“赚”了一大笔。
  她还找了一份家教,当做勤工俭学。每周二次,每次两小时,可以赚100元。此外,爱好写作的她还时常给杂志社投投稿,稿费也不少。
  虽然需要自己养活自己,但小童依然感到很快乐和自信。她说,贫穷不是过错,把贫困当成不奋斗的借口才是错。
  下一步,她计划读研究生,每一天都要活出精彩,这是她的状态,也是她努力的方向。(易 鹤 史巧慧)

  新闻链接
  五类高校贫困生可这样求助
  伴随着2011年高考录取工作的顺利结束,高校新生入学也即将拉开帷幕,为了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教育部今年继续开通24小时专人值班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热线电话,接受政策咨询和问题投诉,并督促有关地方和高校对投诉问题进行核查处理。
  遇到以下五种情况者,均可拨打热线电话:
  一是希望了解国家各项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和措施的;
  二是全日制公办和民办普通高校新生接到录取通知书时,发现学校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同时寄送详细介绍学校资助政策的有关材料,特别是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财务司、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合印制的《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的;
  三是全日制公办和民办普通高校新生入学报到时,发现学校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对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新生开通“绿色通道”的;
  四是全日制公办和民办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发现学校没有贯彻落实国家规定的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的;
  五是学生家庭所在县(市、区)被确定开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但该地区没有按照规定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
  今年热线电话开通时间为8月15日8时至9月15日17时,电话号码为010-66097980和010-66096590。
  (易 鹤 周 苗)

该贴已经同步到 猴子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